2025 年上半年汽车行业深度分析(附具体销量数据)

2025-07-05 16:53:44 华坤新能源 浏览次数 16

2025 年上半年,中国汽车市场在 “双碳” 目标与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下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 “半年考” 答卷: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45%,自主品牌销量占比逼近 70%,海外出口延续高增长态势,智能化配置成为新车标配…… 这场由政策、市场、技术共同推动的产业变革中,新能源汽车不仅重塑消费格局,更推动整个供应链的深度重构。

ed46ca2459c446d69f877d60e40d5c20(1).png

一、自主品牌与新能源车型引领市场高增长

  2025 年上半年,中国汽车市场延续高增长态势,头部车企集体发力,自主品牌与新能源车型成为核心增长引擎。数据显示,比亚迪、上汽、吉利等头部自主品牌销量合计占比超 68%,牢牢掌握市场主导权。其中,比亚迪以 214.6 万辆的销量位居榜首,同比增长 33.04%,海外市场表现尤为亮眼,上半年海外销量达 47 万辆,接近全年目标的 60%。吉利汽车新能源板块同比激增 126%,带动整体销量同比增长 47%,成为增速最快的头部车企之一。新势力阵营中,极氪科技(极氪 + 领克)以 24.5 万辆销量登顶,零跑汽车以 22.2 万辆同比增幅 155% 成为最大黑马,新势力销量榜前五名同比扩容至 8 家,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。

二、政策推动与技术突破加速产业变革

  政策层面,以旧换新和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措施持续释放消费潜力,2025 年上半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 412 万份,带动销售额超 9200 亿元。技术层面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,预计全年销量将达 1600 万辆,渗透率超 50%。智能化成为差异化竞争焦点,小鹏、极氪等品牌新车型续航普遍突破 700 公里,AI 大模型深度融入车机系统,L3 级自动驾驶在政策支持下即将量产。全球化布局实现质的飞跃,比亚迪泰国工厂、奇瑞欧洲基地投产,推动中国车企从 “单一出口” 转向 “海外建厂 + 供应链本地化” 模式,上半年自主品牌海外销量占比持续提升。

三、价格战与技术竞赛并行,营销模式迭代升级

  面对市场竞争,车企采取 “价格战 + 技术竞赛” 双策略。比亚迪、奇瑞等品牌通过限时直降、权益加码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,部分车型降价幅度超 4 万元。与此同时,技术投入成为破局关键:小鹏汽车将高阶智驾软硬件作为全系标配,实现 “智驾平权”;华为与车企合作推出鸿蒙智行生态,通过软件定义汽车提升产品溢价。营销层面,车企加速线上线下融合,如小米汽车通过 “线上预订 + 线下体验店” 模式触达年轻用户,岚图汽车计划 2025 年新增 4 款车型并拓展 400 家全球门店。此外,政策导向下的政府采购(如新能源公务车占比不低于 30%)成为稳定需求来源,推动车企优化产品结构。

四、新能源技术变革催生高压高速线缆需求

 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汽车供应链格局。作为连接 “源 - 网 - 荷 - 储” 的关键纽带,汽车线缆市场迎来历史性升级机遇。与传统燃油车相比,新能源车型对高压线缆、高速数据传输线缆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:800V 高压平台标配的液冷超充电缆,通过 “导体 + 冷却管道 + 绝缘层” 一体化成型技术,实现 480kW 大功率传输下温升控制≤50K,重量较传统方案减轻 15%,成为主流车企核心配套;高速数据传输线缆集成 Type-C E-Marker 芯片,支持 10Gbps 以上速率传输,满足智能座舱、自动驾驶传感器的海量数据交互需求。这类高端线缆产品价值量较传统线缆提升 30%-50%,且需通过 UL、CE 等多区域认证及高压击穿、动态弯曲寿命等 20 + 项严苛测试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,2025 年高压与高速线缆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200 亿元,国产替代进程加速。

五、技术迭代与全球化竞争下的破局路径

 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,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:价格战导致利润率下滑,2024 年汽车制造业利润率同比下降 7.3%;海外市场贸易壁垒加剧,欧盟反补贴调查与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出口扩张。未来,车企需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间寻求平衡,固态电池、800V 高压平台等技术突破将成为降低续航焦虑、提升充电效率的关键;供应链垂直整合(如核心电池自产、关键线缆自研)可有效提升利润空间,增强抗风险能力。对于产业链企业而言,紧跟智能化、绿色化趋势至关重要 —— 高压线缆需加速生物基聚酰胺、可回收硅橡胶等低碳材料应用,高速数据传输线缆需攻克高频信号衰减难题,以满足车规级严苛环境要求,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 “技术 + 服务” 综合服务商转型。

2025 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,既是新能源渗透率突破 45% 的里程碑,更是技术竞争与全球化布局的新起点。从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到底层供应链的技术突围,中国汽车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。对于供应链企业而言,唯有以高压传输、高速数据等核心产品为支点,强化技术研发与认证体系,才能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的浪潮中,成为连接 “电动化 - 智能化 - 全球化” 的关键纽带,助力中国汽车产业从 “制造大国” 迈向 “智造强国”,在全球产业变革中占据主导地位。

各企业销量汇总(来源于中汽数研)

微信图片_20250705160748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