乘联会发布《2025 年 9 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》,新能源汽车成核心增长引擎
2025 年 10 月 13 日,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《2025 年 9 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》显示,9 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 224.1 万辆,同比增长 6.3%,环比增长 11.0%,创历史同期新高,呈现年末政策托底下的强增长特征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持续领跑市场,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,其零售、批发、生产及出口数据均实现显著突破,市场渗透率再创新高,推动中国车市加速向电动化转型。
新能源汽车市场在 9 月表现尤为亮眼,核心数据全面攀升。零售端,9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 129.6 万辆,同比增长 15.5%,环比增长 16.2%;批发端销量达 150.0 万辆,同比增长 22.4%,环比增长 15.9%;生产端更是突破 150.1 万辆,同比增长 22.9%,环比增长 17.5%。值得关注的是,1-9 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量已达 1044.4 万辆,同比增长 31.9%,顺利突破千万辆大关,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韧性。同时,9 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升至 57.8%,较去年同期提升 5 个百分点,意味着每卖出 10 辆乘用车就有近 6 辆是新能源车型,电动化进程持续提速。
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呈现显著分化,纯电车型成增长主力。9 月纯电动批发销量 94.7 万辆,同比增速高达 32.4%,在新能源批发结构中占比 63%,同比提升 4.7 个百分点;而插混与增程式车型同比增速分别为 8.4% 和 8.7%,占比分别为 28% 和 9%,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。品牌格局方面,自主品牌与新势力表现强势:比亚迪以 39.3 万辆的批发销量领跑市场,吉利、长安等传统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同比增幅均超 80%;零跑、小米等新势力品牌增速迅猛,其中零跑 9 月交付量达 6.67 万辆,同比增长 97%,推动新势力整体市场份额提升至 20.2%。相比之下,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为 6.6%,转型步伐明显滞后。
出口市场成为新能源汽车增长的 “第二曲线”,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。9 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出口 21.1 万辆,同比激增 96.5%,环比增长 3.9%;1-9 月累计出口 162.7 万辆,同比增长 67.5%,占自主出口总量的 38.9%。这一增长得益于头部车企的全球化发力,比亚迪、奇瑞等企业海外销量持续攀升,其中比亚迪 9 月海外销售超 7 万辆,同比增长 107%,推动新能源汽车从 “产品出口” 向 “品牌出海” 升级。新能源出口的爆发式增长,不仅对冲了国内市场的波动压力,更彰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竞争力。
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直接驱动核心零部件产业升级,高压线缆市场迎来爆发机遇。作为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,高压线缆的需求随电动化渗透率提升而持续扩大。其核心作用贯穿于整车动力传输与能源交互全链路:一方面连接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、逆变器等核心部件,实现高压电能的稳定输送,支撑车辆动力输出;另一方面衔接车载充电机与充电接口,承担快速补能过程中的电流传导任务,是新能源汽车电动化属性的核心支撑。在 800V 高压平台逐步成为行业主流的背景下,高压线缆更成为实现 “充电 5 分钟,续航 200 公里” 等高效体验的核心环节,直接影响整车能效与补能效率。
在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,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维持高增长态势。一方面,新能源免征购置税、以旧换新等普惠政策持续托底,叠加地方补贴差异化发力,有效激发消费需求;另一方面,市场 “反内卷” 趋势显现,9 月新能源促销力度维持在 10.2% 的合理区间,企业从 “价格战” 转向 “价值战”,加速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。展望后续,随着充电基础设施完善、电池技术迭代及高压线缆等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突破,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,1-9 月累计 52.15% 的渗透率已为全年突破 50% 奠定基础,中国车市电动化转型进入不可逆的关键阶段。
华坤新能源深耕电子线领域二十年,不仅提供符合3C、UL、VDE等多元标准的产品,更针对电气设备、新能源、汽车电子等前沿领域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。从前期技术咨询、样品测试到批量生产,专业团队全程跟进客户需求,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交付品质。作为电子线制造领域的资深企业,华坤新能源始终以技术创新与客户服务为核心,致力于成为全球电子线应用的优选合作伙伴。
- 上一条UL11627储能系统线缆解析
- 下一条没有了!